◎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滕州古遗址:岗上遗址!考古学界“1953年考古新发现”!
滕州历史悠久,自史前时代,境内就有许多氏族部落,率先进入农耕文明;进入文明时代之后,境内部落递兴迭起,方国林立;商周时期,“滕、薛、小邾”三国已是齐鲁大地著名的古国之一,文化昌盛,经济发达;加之昌虑、郁郎、欢城、戚城、灵丘等诸多邑地,使悠久的历史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局面。
滕州文化底蕴深厚,从7300年前的北辛文化,到五六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从四五千年前的龙山、岳石文化,到夏商周春秋战国文化,直至秦汉文化等,延绵不断。
据史料记载,这里曾是东夷炎族的摇篮,《禹贡》中的徐州首府,建立商王朝的策划地。境内北辛文化遗址、滕国故城、薛国故城、毛遂墓址等众多历史古迹,可以使我们找到中华民族古代文明赓续演进的足迹。
【第四篇】岗上遗址
岗上遗址位于滕州市东沙河镇陈岗村东首。郭河支流(俗称北沙河)自南向北流至此地后,折而转向西北而去。遗址正处在河流转弯冲积形成的河旁高地上。当地群众俗称“桃行”。遗址东西长约500~950米,南北宽约800米,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
岗上遗址是滕州市境内发现最早的古文化遗址之一。早在1952年,原华东文物工作普查队在滕州普查时就发现了该遗址。1953年5月,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王献唐先生一行,又在该遗址采集到4片彩陶,这是山东省境内第一次发现彩陶片。因为早先认为中原及其西部地区为彩陶文化分布区,山东等地的东方地区则属黑陶文化分布区。由于地处东方地区的滕州岗上遗址发现了彩陶,“颇具有考古价值”,被考古学界称为“1953年考古新发现”(《考古》创刊号,1953年)
岗上遗址城墙壕沟走向示意图
1957年1~2月间,山东大学历史系刘敦愿(山大考古系创始人)先生率领“山东大学滕县考古调查小组”一行四人,再次来到岗上遗址进行重点调查,采集到较多的“手制红陶,亦有彩陶片和各种形制的鼎足。此外还有少量黑陶和蚌器”,以及大量的石器、骨器、角器、牙器等。推测其“可能是一处仰韶和龙山的混合文化遗址”。此后发表的《滕县新石器遗址调查》(《文物》1958年第1期)认为:“仰韶文化已远及山东境内,文化特征与豫北的后岗下文化层有些相似。”
大汶口文化彩陶钵形鼎 | 岗上遗址出土
1959年春季,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又对岗上遗址进行了一次调查,同时对河旁被水冲刷出来的两座墓葬进行了简单的清理。并于同年夏天,又在河旁发掘了另外两座墓葬,获得了丰富的遗物。
1961年夏季,为了进一步了解岗上遗址的文化面貌,由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山东大学历史系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联合组成考古发掘小组,对岗上遗址进行了第一次科学的考古发掘。这次发掘清理面积30平方米,发现墓葬8座,灰坑一个,周代居住遗迹一处,出土陶、石器百余件,彩陶二片。在发掘的遗迹中,墓葬一般为长方形土坑竖穴,长2米左右,宽多不足1米。除M5发现有使用木椁的迹象外,其他墓葬都没有发现葬具痕迹。
葬式均为仰身直肢,头东脚西,方向在256°~269之间。随葬品数目多少不等,一般10余件,最多达20件。随葬品主要为陶器,放置位置一般多在尸体右边和脚下,放在头部和左边的较少。手握獐牙和用猪下颌骨随葬这种大汶口文化的典型习俗,在岗上遗址中也比较普遍。在发现的遗物中,其陶器多为手制成形,再经慢轮加工修整。陶质以泥质和夹砂红陶为主,还有灰陶、黑陶和少量彩陶。器表大多为素面和磨光,部分加涂陶衣。陶器纹饰有镂孔、划纹、弦纹和少量蓝纹;还有的陶器底部刻划有“记号”。
器形主要有容器和炊器,主要器类有鼎、鬶(guī,形状像鼎的陶制炊具,有三个空心的足)、罐、豆、背壶、盆、钵、杯和器盖,另有少量的陶纺轮和弹丸。石器有穿孔石铲、石斧、石凿、石锛、石锤、石镞等。骨、蚌器有骨镞、蚌刀等。
城墙夯土土样
对于此次发掘的收获,发掘者在其后发表的《试掘报告》(《考古》1963年第7期)结论中说道:“最初发现岗上村遗址时,有人认为它属于仰韶文化系统”,通过几年来的发掘和研究,“大家较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确了它同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为两个不同的文化”。
“岗上村的墓葬仍属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系统。但在陶器的陶质、制法、器形等方面有表现出很大差异,我们认为这种差异反映了龙山文化时间上的早晚;可能岗上、堡头(即今著名的大汶口遗址)这一类型的遗址早于两城、城子崖、姚官庄类型的遗址”。这在考古资料极其匮乏、认识水平普遍较低的20世纪60年代初期,这种认识水平无疑是较高的。
总之,岗上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使学术界对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各类遗存的分布、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其后大汶口文化的确立,以及对大汶口文化的内涵、分布区域等方面的研究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99年5月,为配合北留公路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滕州市博物馆联合,对岗上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小规模的考古发掘。因配合公路工程建设,第二次发掘的发掘点,不得不选择在遗址边缘的最南侧、正在修建中的北留公路南侧的路沟内进行。此次发掘所获遗迹、遗物较少,对岗上遗址深厚内涵的认识,并没有实质性突破。
岗上遗址于1977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