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枣庄市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中心2024年度业务工作盘点
文旅惠民生 文化有传承
枣庄市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中心
2024年度业务工作盘点
2024年,市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文旅惠民、文化传承两大主题,履职尽责、守正创新、开拓奋进,文艺创作捷报频传、公共文化服务质效提升、惠民活动丰富多彩、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志愿服务品牌塑成,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三十余项,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一、文艺创作捷报频传
枣庄市文旅中心、艺术剧院创排的鲁南软弓京胡组合曲目《百鸟朝凤》和《金鸡报晓》,参加由文旅部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民族器乐展演,以卓越的艺术表现力和特色鲜明的艺术呈现精彩亮相,从31个入围参演节目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优秀乐种组合”;柳琴戏《赴约》、山东快书《带上老公自驾游》分别荣获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优秀小型剧节目”奖和“群众艺术优秀作品”奖。
在国际孔子文化节全省孔子主题小型戏剧评比展演中,市文旅中心、艺术剧院、文化馆联合创排的柳琴小戏《夫子行》荣获2024年度全省孔子主题小戏小剧创演活动作品一等奖第一名;大型柳琴戏曲剧本《岁岁石榴红》入选山东省舞台艺术重点选题创作作品扶持名单。
柳琴小戏《永不褪色》、山东快书《带上老公自驾游》入选山东省群众艺术优秀新创作品,《带上老公自驾游》还荣获枣庄市百姓宣讲大赛(曲艺类)一等奖。
《幸福的生活赛枣甜》荣获2024年山东省广场舞展演二等奖;枣庄媛梦室内合唱团荣获2024年山东省合唱展演二等奖。在第十九届全省读书朗诵大赛中荣获馆员组一等奖1个、三等奖1个和优秀组织奖。在全省青年歌手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和优秀组织奖。市文化馆群星舞蹈团、艺术剧院演出团获评山东省“百团汇演”优秀群众文艺团队。为加强优秀剧本的征集储备,组织开展了“近悦远来·枣城有戏”优秀小型戏曲剧本征集活动,共征集剧本80个,评出获奖剧本12个,其中二等奖4个、三等奖8个。
二、公共服务质效提升
完善服务设施。市博物馆成功创建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市旅游集散中心被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全省示范性游客服务中心”称号。市文化馆、博物馆先后入选“枣庄国际会客厅”。市文化馆进一步提升非遗展厅的数字化水平,打造非遗数字化展示长廊。市博物馆完成了场馆消防系统整改和东馆监控设备升级工作,在临展厅增设展柜10台,利用公共区域增设临时特藏展区3个。市图书馆对特藏书库进行升级改造,增设外借部二室,拓展借阅空间,扩大服务区域。在首届中国图书馆论坛暨2024年中国图书馆影响力评价报告发布会上,市图书馆被评为具有突出影响力的五星图书馆,进入“中国公共图书馆影响力总排行榜”百强 。
PUBLIC SERVICE
丰富服务内容。深入开展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延长服务时间,五一至十一期间,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延时开放到19:00。市博物馆取消入馆预约,提供日常免费公益讲解和自助讲解服务,常态化开展公益社教活动,满足群众参观体验需求。市文化馆积极开展艺术普及进机关、周末公益电影、小群星奖评比等活动,不断增加公益培训和文化辅导课程。市图书馆精心策划“枣图Yeah校”公益讲座,举办“无障碍观影”助盲、盲文图书借阅、视障读者朗诵等活动,不断完善服务内容,保障特殊群体无差别享受公共文化。
创新服务形式。加强智慧场馆建设,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线上展览展示展演展播,打造云阅读、云观展、云课堂、云看戏、“你选书我买单——云采书”等新型云游体验场景,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云端服务,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文化服务。
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结合二十四节气传统民俗文化,开展弘扬传统文化社教体验活动。市文化馆积极开展冬春文化惠民服务下基层、“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主题活动。组织了山东省青年歌手大赛、“墨彩飞扬”山东省群文美术作品展枣庄巡展。开展了广场舞大赛、群众合唱展演、小戏小剧大擂台、小群星奖才艺大赛等第九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
市博物馆组织课桌上的博物馆活动44场,开展社教活动65场,举办流动博物馆活动12场,开展“童讲枣庄”小小讲解员培训4期,日常开放设陈列展览4个,举办临时展览16场,对外交流展9场。
市图书馆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翰墨传古韵·书香润枣城”枣庄市第三届青少年书法大赛、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经典诵读会、“枣图Yeah校”专题活动、“政德教育大讲堂”——“诗文鲁南”系列公益讲座、枣庄市第二届族谱文化节等,共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共计500余场次。
市艺术剧院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暨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动100场,开展“戏曲进校园”“戏曲进军营”“戏曲进敬老院”和群众性小戏小剧走进“口袋公园”文化惠民演出活动21场,开展“强国复兴有我”文明城市创建演出、“周六剧场”、“第九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小戏小剧擂台赛、“春晚”进景区公益性惠民演出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45场,共实现演出166场,演职员累计出场约5900余人次。
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做好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19项。组织开展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工作,评定市级第七批非遗项目36项。组织评选认定市级非遗工坊40家。积极举办非遗保护传承弘扬活动。围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组织开展“非遗赶大集”“非遗下基层”“非遗进校园”“非遗进高校”系列活动。十一期间,在山东省文化馆举办“枣相见·榴美好”枣庄文旅推介暨非遗展览展演展示活动,开展“非遗展示展销周”。常态化开展“非遗线上展播”等系列活动,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依托馆藏文物,举办“枣城有礼·创享生活”文创产品创意设计大赛,征集研发销售文创产品,筹建博物馆文创商店。稳妥推进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坚持靠前服务,优化流程,缩短周期,保证了文物保护和经济建设两不误,为“强工兴产、转型突围”工作目标贡献了文旅力量。
五、志愿服务品牌塑成
为弘扬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神,策划创建了枣庄市文化志愿服务团,各分支机构分别成立志愿服务队,打造了“爱之声”“枣图书香悦读行”“文博育心”“为党唱响·枣城有戏”“一村一年一场戏”五个志愿服务品牌。各志愿服务队以“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文化润心”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百余场次。在第五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市文化馆“艺普及·爱青春”志愿服务项目荣获金奖,市文旅中心“传文脉,润童心”志愿服务项目荣获银奖。
文旅惠民生,文化有传承。市文旅中心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实施“全景枣庄·主客共享”行动计划,全力推动基础工作抓提升,常规工作有创新,重点工作求突破,特色工作出亮点,整体工作上水平,在艺术创作展演、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活动惠民、文化遗产保护、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取得新的成绩,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实现“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推动枣庄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赋能。
2024
初审:沈玉婷
复审:苏 蕊
终审:邱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