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城乡融合绘新景 三产联动促振兴
城乡融合绘新景 三产联动促振兴
解码薛城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立夏过后,走进薛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如繁花绽放。从“千山首·蟠龙画卷”的山水田园到“九龙泉·归园田居”的产城融合,从石榴精酿啤酒的工业观光到智慧文旅田园的农技迭代,这片热土正以“五小变五大”的创新理念,探索出一条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三产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今年一季度,薛城1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6项增速居全市前三,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图景。
城乡要素的深度交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在“九龙泉·归园田居”片区,常星创芯·智慧文旅田园项目架起城乡要素流动的桥梁。通过引入南京美莓源高架种植技术,农业智能化设施让草莓亩产翻番,航天科普元素的融入则让传统种植业蜕变为“农业+科技+文旅”的复合业态。这种城乡要素的化学反应,在泉脉新生·农品汇融合走廊展现得更为直观:薛庄馒头、东黄桃胶等乡土产品,通过鲁南电商产业园的数字化赋能,年采购量突破千吨,成为全省最大桃胶集散地。我区锚定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这一定位不动摇,梯次打造、连片建设了9个片区,率先在全市实现了涉农镇街全覆盖。三湾里、冠世园、九龙泉三个片区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片区,率先实现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2024”论坛推广。
三产融合的聚变效应,激活乡村产业增值空间
薛城深谙“土特产”三字经,在纵向贯通产加销、横向融合农文旅中开辟新赛道。弘祥智链精酿啤酒项目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延长产业链”指示要求的生动实践,又展现了工业思维赋能农业的智慧。通过荷兰酿酒工艺嫁接本地石榴资源,打造出石榴精酿啤酒这一创新产品,既实现与青啤产品的错位发展,又带动周边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在甄沃绿色健康饮品深加工基地,多肽型饮品的研发创新与"龙头企业+商超直采"的渠道变革双轮驱动,让传统农产品突破地域限制,年营业收入突破4000万元。这种产业链的延伸与价值链的提升,使薛城特色农产品品牌达到37个,圣土山黑猪、薛城青萝卜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周营马铃薯、薛城薄皮辣椒跻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行列。
生态治理的系统思维,重塑乡村发展新范式
蟠龙河畔的“七彩农业”画卷,正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鲜活注脚。通过3000亩土地流转,向日葵、油菜花等经济作物既构成四季变幻的大地景观,又做到成熟有收益,实现经济价值与观赏价值“双丰收”,蟠龙河(薛城段)被评为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微整治、精提升”的生态理念,在“千山首·蟠龙画卷”片区演化为山水林田系统治理的实践:投资2200万元实施基础设施改造,“户户通”硬化路、污水管网实现全覆盖,创建市级以上和美乡村示范村8个。薛城先后获评山东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重点县,走出了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新路。
组织创新的制度供给,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
乡村振兴的薛城实践中,组织创新始终是“压舱石”。薛城深化村党组织“跨村联建”,组建13个片区党委,成立22家共富公司,去年全区村均收入达58.1万元。在陶庄镇,成立镇村两级共富公司3家、党组织领办合作社7家,2024年片区内村均集体收入达66.9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万元。全区开展“信用+环境整治”“信用+移风易俗”等志愿活动,建成信用超市等惠民场所212处,用“小积分”撬动“大治理”。更值得关注的是,七大区属国企累计投资12.5亿元实施16个农业项目,这种“镇村国企合作共赢”的新模式既破解了资金瓶颈,又促进了现代管理理念的渗透融合。
夏日薛城,乡村振兴的热潮正与万物共生长。这片土地上,智慧农业大棚的科技之光与非遗工坊的文化之韵交相辉映,国企投资的重大项目与村民家门口的“微就业”相得益彰,勾勒出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新画卷。
编辑:张奥
初审:宋威 丁梅 李楠
复审:杨守明 李牧彬 李杲
终审:张东
点击这里 关注我们
新闻热线:0632-4422452
邮箱:xcrm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