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薛城房产网

【兰山】兰山区一线干事创业先进事迹(四):郭伟

2018/07/26 栏目:区市动态
TAG: 本文暂时没有添加标签

白沙埠镇党委委员 政协工作室主任 郭伟

不辱使命,大胆负责,勇于担当,他是拆迁工作的脊梁。他带领的团队,与群众算现在账、算未来账、算经济账、算成本账,终于实现了零尾子、零事故、零上访、零抱怨的拆迁神话,他和他的团队证明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世界上没有最难的工作,前提是,你要把人民真正地放在心上。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郭伟,去年腊月二十六,组织安排我到白沙埠镇任党委委员、政协工作室主任。正月初七,到前石梁头拆迁片区任指挥长。前石梁头村共有1390人,民宅505位,2010年被列入北城二期征收范围,八年征收,屡拆屡停,五起五落,一波三折。从指挥部成立,到五月一日上午8点最后一户签订协议,历时68天,实现整村清零,成为北城二期第一个清零片区:剩余零尾子、拆除零事故、群众零上访、同志们零报怨!前石梁头片区拆迁实现完美收官。

成功实现“四个零”我们靠的是什么?我觉得靠的是“能吃苦,敢担当;比奉献,聚合力;出重锤,打硬仗”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一直激励着我们,威胁面前不低头、困难面前不弯腰、政策面前不让步、诱惑面前不妥协。前石梁头拆迁并不是一个村在战斗,白沙埠镇80多名机关干部和各村“两委”冲在拆迁一线,还有很多市、区领导和来自四面八方的社会支持,是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成就了我们!

进驻之初,我们面对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挽回拆迁户的信任。拆迁中途停顿数次,很多村民都对拆迁非常排斥。直接做户里的工作很有难度,我们多方联系,找到拆迁户最信任的亲属朋友,通过他们来做通户里工作。社会关系的使用,架起了指挥部和拆迁户之间的桥梁,成为了我们以人民为中心的拆迁工作开展的助推器。市政协谭主席亲自协调,我们最远甚至找到了西藏驻军。为了人民的利益着想,是我们和群众沟通的第一步。村内有个大户,对政策极不理解,对我们一再躲避,拆迁前把自己企业停了,把家搬了,手机号都换了。联系不上他本人,我们就想办法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联系了很多他的亲戚朋友、同事同学等去给他做工作、讲政策,描绘将来的美好生活。终于将他感动说通,最后他主动来到指挥部,他说:“这么多亲友都来劝我,再不签也确实丢不起人了!”在这个片区通过社会关系签订的户达到60%以上。我们由衷地感谢曾经帮助过我们的领导和同志们,正是你们的无私支援,才有了我们的拆迁速度,才换来老百姓更加美好的明天。

拆迁就是坚持到底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群众不怕拆迁,怕的是一碗水端不平,为少数人谋了利益。我们先和群众讲明政策,让群众监督,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政策管到底,有任何问题直接找指挥部!从开始到最后,不管有多难,我们在执行政策上坚决不打折扣。我们开头没有急于赶进度,而是把功夫用到耐心细致地入户去了解户情、讲解政策,算清每家每户的来回账。基础打牢后,越到最后拆得越快,前100位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而后100位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片区收尾阶段,有户群众由于无理诉求没有得到满足,谈到11点仍未达成一致。之后他离开指挥部向村里的许多人一直打听到凌晨5点,最终没有在任何一户得到他想要的答案,第二天一早来到指挥部签协议时,没再多讲一句话。

讲原则并不意味着不讲感情。入村以来,同志们一边讲政策,一边唠家常,帮着做家务,陪着看病,帮着半夜搬家,发生了太多感人的故事。有户群众,身患疾病,家庭困难,同志们自发组织了爱心募捐,每天陪着她,照顾她,一段时间后,她被同志们的诚意打动,主动签订了协议。另有一户王姓老同志,几年植物人,工作组专门为他改造了躲迁房,并在搬家前主动联系了救护车和医生,全程精心陪护,安顿好后,家属站在救护车前鞠躬致谢,这一幕,感动了组里的同志们,也打动了在场的其他户。真心的付出,最终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同志们也与群众结下了亲戚一样的感情,好几户搬家前,非要杀掉自家养的草鸡送给我们。这种淳朴的感情,这种和谐的干群关系,是同志们真心付出换来的,我从内心为同志们感到骄傲。

拆迁中有一种精神最让人敬佩,那就是“奉献”。68个日日夜夜,同志们奉献的故事在一线干群心中传递。郑书记、刘镇长作为主要领导,白天工作千头万绪,但仍坚持参加早晚调度,晚上11点前没回过家。领导的以身示范也感染着同志们,有个公益性岗位的同志叫张立音,在帮拆迁户装卸机器时碰破了头,缝了六针,伤未痊愈就缠着绷带到户里继续做工作。来帮助拆迁的白沙埠村的同志们,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为了做通一户经常在外联系不上的群众户的工作,去他家多次找不到,就在外等着,搭着帐篷连续住了十几天。奋斗总是要有牺牲,工作区书记李春梅,孩子小想妈妈,爱人老杨拗不过,周末就带着孩子到工地上找春梅,娘俩在一片废墟里亲热一番,看了让人心酸。机关人员姜良柱,母亲生病,虽有其他亲人照顾,老人也是想儿子,老娘在病床上给儿子打电话,娘俩在电话两头都掉了泪。我本人家里在这期间也经历了两件事:父母的房子在老城区赶上了棚户区改造,从签协议到躲迁搬家,我一直都没靠上;搬家后80岁的老父亲累得住院20多天,早上天不亮我就去医院看上一眼,父母知道我忙,三言两语说下病情就赶紧撵着我走,含着满满的愧疚,7点我又赶去开早会。就这样,68天,136次调度,我一次都没缺席。每天晚上最后一个离开指挥部都已夜深,回到租住的小区早已大门紧闭,门卫都已熟睡,叫不开门,没办法,只好把车子停在街上,爬墙回家,读高中的女儿还不是太能理解,有时埋怨,也只能陪着笑脸答应早回。

拆迁的确不容易,同志们都在咬牙坚持,而每一个坚持的背后都有一个坚定的后方,那就是我们的市、区领导。在我们的工作群里,进展不顺利的时候,领导们各种安慰鼓劲:“没事没事,你们已经尽力了,咱们再另想办法!”可每当拿下一户,领导们那是真舍得夸呀,“向你们学习致敬”,可以说是标准用语,“你们真棒,你们真是神了!”这样的话,夸到足以让人膨胀!“和你们这样的兄弟姐妹一起工作,我从内心感到骄傲!”这话能令每一个基层人动容……领导们除了前台的支持鼓励,幕后也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商议每户的具体方案以及政策触及不到的应急性问题。最后的攻坚阶段,市、区直、兄弟镇街给了我们无私的帮助,徐部长每天最后一通电话更是打到零时以后,就连赵书记、沈区长都面授机宜、亲自支招。毫不夸张地说,这次拆迁,同志们的腰杆很硬!

能吃苦,敢担当;比奉献,聚合力;出重锤,打硬仗。徐立娟部长说:“北城二期前石梁征收中,白沙埠镇锻炼了一支兢兢业业、勇于担当,戮力同心的拆迁铁军。”我们不仅没有拆垮一个班子,还为前石梁造就了一支坚强有力的团队,王秀玲同志从一名村委委员到“救火书记”,受得了委屈,撑得起折腾,越干越成熟,越干越自信,越干越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同时,来帮助拆迁的各村“两委”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个个都成了拆迁的行家里手,为我们下一步顺利完成高铁片区拆迁、实现千万沂蒙人民高铁梦,打下了坚实基础……

拆迁,使我们收获了很多很多,收获了并肩作战的团结精神,收获了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收获了坚持到底的执着精神,收获了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这些精神将激励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尽全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白沙埠镇父老乡亲的根本利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永不懈怠!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当前访问人数过多,点击按钮后继续浏览
【确定】